从农民视角看《李昌平: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

2022年9月13日,李昌平写了一篇名为《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的文章,从我农民身份的视角来看,说得非常对。因为包产到户在当时一个管理比较严厉而劳动能手庸手所得差异化太小而影响劳动积极性的情况下,确实爆发了强大的劳动热情,因为单干后劳动所得全是自己的,而搞大集体时做得好做得快的还是需要跟做得差做得差的平分劳动所得。

但是单干到今天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农村不再能留得住人,和各地把资源全分给个人后,经营所得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不管怎么算产值,也算不过那些个明星集体村,而这些集体村,虽然华西村听说这些年破产了,但也只是步子迈大了,没踩准这些年的经济下滑步骤,在不该扩张的时候搞了扩张而已,但还有南街村等搞得好的村子呀!而看看那些包产到户的村子,有几个能做到他们那样规模的?

而作为一名农村人,家里原本就没几亩地,为了分地公平起见,原本一片片的土地,全都划得零零散散,每户的地想种完,你得把这个居民组所有的地方都跑齐了才行。这在那些年代不算什么,可现在算算时间成本,那就更不合算了。以前收稻谷都是用的黄桶,刚从网络上找到这个熟悉的农家必备物品,其实就是一个方形的木桶,可以两三人同时抽打水稻脱粒,重一百来斤。

图片[1]-从农民视角看《李昌平: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墨铺

后来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一些了,才买了这种人力脚踏式打谷机,效率有所提升,但更重了,农村的田间小道很窄,一个人没法转弯抹角,只能两人抬着走。我家是在94年左右才请师傅做了打谷机的。

图片[2]-从农民视角看《李昌平: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墨铺

以上只是为了说明,像农用器具这么的笨重搬挪很吃力,可我们的田地是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块,如果田地集中在一个地方,一天能够干完的活,因为不停的换场地,你得折腾两三天,还把人累得够呛。但这就是目前农村包产到户的现状。

所以,我对于李晶平这篇文章的回复,写的全是基于自己农民视角的观点:
城里人或许会觉得不以为然。但我作为一个农村人,我觉得这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当农村以整个村集体为单位时。所有的土地都是一片的。能种田的全部种田,不能种田的那些土地才会用来种玉米蔬菜等作物。
所有的耕种除草灌溉收割都是非常方便的。
包产到户以后,确实迸发了很多积极性。但是为了公平起见,每一个人分得土地,东边一小块,西边一小块,南边北边都有。
一家人几亩地能划分出一二十个不相邻的地方。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公平,不同的地块灌溉需求产量交通是否方便等等都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本非常方便种植收割的那么一点田地,分散开来以后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效率马上降低了。
而且每一家都会是一个小国。都会有不同的需求。每一小家都在实施自己的想法。然后全都是零星化,没有一点规模可言。在目前这种市场状态下,就意味着不会有大的采购商前来购买。所有的买家都只是一些小商贩。
而且别人的一些收购都是极为耗费时间的,那他的这些花费都全部算在他的成本里面。到了农户这里就表现为极低的价格,向外销售农产品完全没有利润可言。
我们这些年从改革开放里面学了太多,不够自立自强的东西。当然改革开放在一个特定时期有他的需求,但你引进外资,是在你缺钱的时候,你不缺钱的时候,也以引进外资作为成绩,那就是荒谬了。
引进资本进农村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说合作共赢,但也是在你钱少钱不够用的情况下。因为资本来了那是要赚钱的,别人可不是来做好事的。
你所做的产品所做的内容能够赚钱,才会吸引来外部资本,那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分,你才会觉得这是一种成就呢?
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思维,应该是在自己缺资金缺技术的时候跟别人合作,但绝不是说,我们有资金有技术的时候,还要找别人去合作,让别人分走其边的其中的一个份额,一个蛋糕给他分了一半,然后觉得自己就很高兴。
这难道是大傻子吗?非得把自己的好东西分给别人,自己就能乐呵呵的?
现在的情况在于我们并不是那么缺钱了。集集资贷贷款就能把事情搞起来,最后产出的收益才能够让大家富裕起来。
而且花的是自己的钱才会小心翼翼,才会有所敬畏。而不是一味用钱的砸市场到最后一地鸡毛。一屁股的债。
一个脚踏实地走出来的集体或企业,才会有能力在以后的成长遇到挫折时再度爬起来。而不会成为一个纸糊的风筝。

附:
李昌平: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 —— 政府和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及运营部门,须以赚钱和保值增值为第一目标!(二)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们,给后代积攒下了海量的国有和集体所有资源资产及企业。后人该向先辈继承及发扬,继续为子孙后代积攒下更多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财富呢?还是向叶利钦等人学习,反其道而行之,分光、卖光、花光、败光先辈人积攒下的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财富呢?我们后续分多篇文章讨论这件“大事”,今天讲第二篇。

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以周家庄为代表的老典型村社都很富裕,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多则数亿,少则数千万,村民的住房、看病、养老及子女读书等都由集体开支。而很多分田单干的村社,在一夜跨入温饱线之后,数十年没进小康门,且村集体穷得叮当响,有些甚至负债累累,村里只剩下可怜的留守老人、小孩和越来越多的荒芜之地及破败房屋。

“老明星村”无论是集体还是村民,普遍富裕;分田单干的村,村民大多不富裕,且集体还负债累累。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明星村”一代接一代,村集体不断积攒财富 —— 种“摇钱树”、养“大母鸡”,有产业园区、有内部银行、有企业、有上市公司、有学校、医院、有养老院……“摇钱树”种的越来越多,“大母鸡”养的越来越多,集体越来越富强,村民越来越富裕!

分田单干的村,一代接一代,把村集体原有的土地、山林、水面、草场、村办企业、学校等等,甚至连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一切都分光、卖光、败光,不仅如此,还借债、拿高利贷过日子。集体穷得叮当响,村民被迫走他乡!

一个村和一个家庭一样,一直卖卖卖,花花花,有不败的吗?而买买买,赚赚赚,有不发的吗?

有一次在一个地方参加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化债、深化改革等热点问题,清一色的“卖卖卖”思路,没有一个是“买买买、赚赚赚”的思路。我最后发言,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想搞的除了特色、还是半点儿社会主义吗?

共产党人,在中国农村留下的最大制度成果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共产党领导农村的最根本基础就是集体经济。共产党的支部书记,最大的使命就是巩固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一个人,当支部书记十几年,交班的时候,土地集体所有制没有了,集体经济没有了,你用右手摸摸你的胸口,自问:我这书记还配称为共产党的支部书记吗?这不是典型的败家子嘛,典型的“背叛者”嘛!

上级组织部门考核一届村党支部的工作,有比为集体积攒下多少财富 —— 种了几棵“摇钱树”、养了几只“大母鸡”更重要的指标吗?我们的组织部门有把这个当成硬指标考核村党支部书记吗?

为了没有人或阻止去北京,卖卖卖,花钱买消停,是政绩吗?以没有人去北京为政绩的考核指标,是本末倒置,且有不溃败之理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的基础,是经济基础!没有土地集体所有,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建设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呢!?

本文为《政府和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及运营部门,须以赚钱和保值增值为第一目标!》第二篇。如有转发需求,请尊重版权,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内容出处,如发现私自篡改及盗用相关内容,将保留追责权利,感谢大家的支持与转发,欢迎批评。

#农村##李昌平##农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变卖资产##共同富裕##“一社N部”村社联合社体系##农村改革创新怎么才能大发展##土地集体所有制##共产党人必须牢记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越穷的地方,父母官上任只要政绩,不求民生#
图片[3]-从农民视角看《李昌平:老明星村社(集体)为什么很有钱,而分田单干的村社为什么多负债?》-墨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请点赞支持!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