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追忆大集体时代的美好,而另一种则是痛陈大集体时代的物质匮乏,各自从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上试图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骂骂咧咧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个人认为,全面否认和一味赞扬大集体时代都是不科学的,必须客观的分析那个时代,并吸收好的一面,继续发扬光大,摒弃坏的一面,并吸取教训不要再犯。
大集体合作社刚建立的时候,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因为那时候很多事情,光靠一家人根本做不了。必须要足够多的人才能把事情做下来。农民加入大集体合作社时家里柴刀、锄头、犁、耙都是单个的,没有几家有成套的生产资料,更别说牛了。想置办都没钱,只有加入大集体,才能把人的效率和生产资料都利用起来,也能通过大家手里头的几分几毛凑起来购买生产资料,保障收成扩大生产。
但是集体生产的过程中,虽然生产方式是很先进的,但搞管理的人和接受安排的人,思想觉悟并没有跟上来。比如分配不合理啦,有些人偷懒,但干的事少,但大家最终的收入获得的人物资都差不多啦。日子久了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没能够解决好,他就会离心离德,到后面自然干不出效率来。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痛病,因为大家都没啥文化,头脑活泛些的都是人物了,更别说什么读过几年书,那在当时都是文化人了。
人一多,管理就会不到位,中间也有人心思变等种种原因,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存在着不足。但这并不是说大家一块干活是降低生产效率的,我们今天搞大工厂,一个工厂可能就几千几万人,并没有包产到户搞单干,那为什么生产效率可以这么高呢?说到底还是管理到位了,谁该干什么活,干的活能值多少钱,一个个的都算明白了,而在大集体时代算不明白也是导致最后转单干的最大原因。
包产到户在一个微观上面效率是提升的。在宏观上面效率是下降的。这一点在工厂时代已经被证明了,你从下料,加工,再到组装包装出货,全是一个人从头干到尾,效率是极低的,而安排不同的岗位组成流水线,效率是成倍的提升。
大集体时代坚持到今天的,那些“算力”强悍的领导人,通过集体动作模式,仍然可以发挥出极高的效率,创造极高的财富,获得极高的回报。也是因为人才的制约,造成一个原本极为先进的生产模式,最后走向流产,只能再度回到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的模式上来。是那个时代缺人才的原因。
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缺人才了,从硕士生摆地摊进殡仪馆来看,我们的人才储备是富足的,我们现在的情况又是包产到户的单干模式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又是到了呼唤大集体的关头了。
对于以前大集体时代,我们不应该全面否认这种社会生产模式,这毕竟在今天的工厂化里另类的实行着,但也不能一味赞扬,因为那个时代的大集体是有欠缺的,只有今天把这欠缺补上,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特长。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盲目乐观,除了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一个生产模式能不能运行下去,跟人心向背是紧密相关的,大家都认可的模式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