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大中国的局面有两种现实,一种是我们通过七十多年努力,也可以说从民国开始的近百年努力,终于从被藐视为“东亚病夫”的世界角色,一跃成为今天的世界老二。但是“病夫”被人人打,老二却也不好当,近百年来的世界老二日本德国都是前车之鉴,想不再步其后尘,就不能有傻白甜的心态。
另一种现实,就在于我们之所以有躺平心态,就是因为社会竞争极度内卷,做这个红海竞争,做那个不赚还赔,什么也不好做,什么也难做。这里面有说是经济大环境不好的原因,有些片面看法说是供大于求,症结在于需求上不来,需求上不来的原因是收入太低不敢消费,需要增加收让大家有钱才能购买。这似乎有一点道理,因为每人手里多一个亿了,确实能开启买买买的模式。
可如此一来,就解释不了做什么都是红海竞争到处赔钱的问题,没有购买力的人都是“一日一两餐,油盐打单身”吗?似乎并不是的,每个人家都发一个亿,也并不能让这个社会经济模式就繁荣起来。
说到底,还是因为生产力提高了,我们还在继续加足马力的生产,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太充足了。同时我们又没有把生产效率提升后的收益转让给底层打工人,而是将这些生产力带来的效益都投入到再生产上面去,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生产越来越多,而购买消费欲望越来越低的情景发生。
最后就出现了目前的诡异情形,做生产制造的在问你为啥不买啊,我生产的这么多都存仓库,过几年就报废扔垃圾堆里了,这些产品怎么办?卖不出去我亏钱,卖便宜了我亏钱。而作为消费端就很无辜,我就那么些钱啊,哪能买下你制造出来的所有产品呢?你会便宜卖吗?要不你抓几个外星人让他们来购买好了呢。
这时候好像是无解的,但其实是有解的。近几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只追求短期表面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我们急不可耐的掏空大山,不管是水源还是植被,不管是石料还是原矿,通通的都是采采采挖挖挖,将资源都挥霍一空,美其名曰这就是现代经济学说这才是发展。
只有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发展,那些急功近利的“发展”纯属伟哥一把一把吃,迟早爆体而亡。
我们太多的产品设备人为的限定了寿命,比如白炽灯原本寿命高达上百年,且是持续照明状态下,再比如我们的手机电脑等产品,2000年的时候386、486电脑就是神器,当时的系统和软件能愉快的在这设备配置上玩耍,而发展到今天,随便一颗家用电脑芯片性能都能抵得上当时的一个服务器,可今天的电脑能用来做什么?在今天的主流配置到末流只需要多少年?手机通理,当年N72可谓是一代机皇,可是处理器运行频率为220MHz,机身内存20M,今天哪一个山寨手机不比这配置高?可今天的手机又能用来做什么?不管是系统还是软件应用,都在不停的压榨硬件性能,即便有摩尔理论让硬件在不停的升级换代,可系统和软件对性能的需求就像贪吃蛇一样停不下来,这对于能实现的功能和体验来说自然是好的,但无止境的索取却又是太坏的结果。
一个简单比喻就是,2001年的时候你拿着一个彩屏手机以为这就掌握了未来,是可以当做传家宝代代相传,可事实上只需要几年它就会成了笑话。
好像是跑题了,想说的是不能光追求奇技淫巧,以为这就是发展这就是未来,更要重视对自然界的索取应有度。
我们是需要做一些可以传家的物品,我们的产品设计确实应该立足长远,而不是说未来这些会被淘汰就做短寿命的产品,产品不应该被花里胡哨的表象掩盖本质。
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为什么将基建力量都放在建房地产这上面来呢?我们的水涝灾害这种真正的战天斗地的急需要基建力量的地方,不说缺席,少说也是不足吧?一场不大的雨都能让城市受涝,一场大雨更是能淹几个省,放眼全球,可以说莫不如此,那人类就更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
水涝旱灾你解决不了,沙漠盐碱你治理不了,水土流失你也搞不定,光会在一些小道之术上玩得花团锦簇光怪迷离又有何用呢?生而为人,怎能如此短视?
少生产,做精品,就算用现代的经济学视角这数据不好看,可是人类文明需要的是万古长存,而不是昙花一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