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微信群里面,群友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讨论的就是恒产者恒心的问题,部分群友认为现在的房子价格卖得这么贵,是间接实现“者恒恒产阳谋心”的阳谋,让你更爱你那掏空三代钱包的家。另一些群友则认为,房子不比土地,相对“短寿”,虽然花了很大的价钱购置的“恒产”,但在必要时难以实现“恒心”,我在想了两三天以后,还是没得出谁更占理的结论,于是把这疑惑记录一下,待日后以佐证。
下面的内容,结合二者的观点,作一个小小的阐述,不再分割开来讨论。
从理论上来说,特别是在一线超一线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很多人都掏空了三代家底,有些都是独生子女结婚,而手头不那么宽裕的,甚至双方各自掏空三代家底,也就是网上说的掏空六个钱包买房子。不管是男方买房还是男女合卖,不管是掏空各自三代还是空其一人三代,这一套房子下来,不说伤筋动骨,那也各自都有气无力了。
花这么多钱购买了一个小家,自然会十分珍惜,这也是说上面的政策故意这么发展,让你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家,当然也会对此产生全部热爱,以后守护家园也自然会付出你的全部。这就是那部分人认为是阳谋的理论立足点。
如果说唇枪舌剑对奕的双方是为反驳对方而反驳,或者把对方的观点一棒子给敲死,那么这样的极端视角自然难以服众,可偏偏反驳“高价房屋恒产恒心论”的群友,并不斥责对方的逻辑是错的,而是说对方以此想达到的效果是难以存在的。
而又是用对方最锋利的矛去破对方最坚固的盾,理由就是,当有那么一天,战争发生在购买了高价房屋住所的城市,按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情形,我们一是可以用空间换时间,几十年前我们曾经这么做过,效果也是极好的。但这样的空间换时间,在现在几乎无法实现。
至于原因,当年大家都是土地,和茅草屋,就算是城市里面的人逃奔乡下,自己搭建或住别人的茅草屋都比较容易实现,放弃自家的房子也不是不可能,虽然难以舍弃,但所占家庭资产的比例不像今天这么巨大。土地就更放心了,再激烈的战争过后,土地只会越来越肥,而不像今天土地已经没了,房子在战争之下只会剩下残垣断壁。
所以这部分群友认为,当房子在家庭资产组成中的比例过大时,这份带不走,轻易难以获得的资产,会让人性走向不可预料的方向,当不能轻易舍弃它的时候,“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就无法被人理解,或者说会有着心里理解,但身体很诚实的无奈。
那么,真有战时,在战火还未烧至家门口前,也许真能迸发出一波护卫家园的干劲来。但战火真到了家门口时,那些无奈和彷徨,取舍之间,容易让普通人做出屈服之举。毕竟再打下去,家可就没了。
当然最好的期盼,永远是不屈服,而是向入侵者玩命。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