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主张的“只要不卖股票就不会被割韭菜”这一观点,在投资逻辑表面看似合理,但本质上存在多重谬误,主要原因如下:
一、被动持有时可能面临永久性损失
-
退市风险无法规避
若持有类似乐视网(退市后价值归零)这类问题股,长期不卖的直接后果是本金完全消失。当前A股退市常态化背景下,仅2024年就有超50家企业退市,盲目持有风险极高。 -
价值毁灭型标的难以回本
以中国石油为例,上市初期48元/股买入的投资者持有16年后,股价长期徘徊在5-7元区间,叠加通胀因素实际亏损超90%。此类标的长期持有的“解套”预期实质是自我麻痹。
二、市场生态变化颠覆传统逻辑
-
壳资源贬值瓦解回本基础
注册制推行后,A股上市公司总数突破6000家,壳资源价值从历史顶峰时期的30亿元暴跌至不足3亿元,传统“死扛等重组”策略失效。 -
流动性陷阱加剧亏损
当前市场超70%的交易量集中于前20%的活跃个股,大量老股票日均成交额不足千万。被动持有这类“僵尸股”等同于资金冻结。
三、投资决策存在本质性误判
-
买入选时决定收割结果
高价买入劣质资产时,收割行为实质上已经完成。例如2024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超40倍,首日破发率达63%,高位接盘者即便不卖也已形成实质性亏损。 -
账面亏损≠实际安全边际
持仓浮亏虽未变现,但已导致资产实际购买力缩水。类比2024年CPI涨幅达5.2%,若持仓收益率未能跑赢通胀,实际财富仍在持续流失。
四、策略适应性存在结构性缺陷
-
个股分化要求动态调整
刘纪鹏指出,该策略仅适用于大盘蓝筹股(如国有银行),对题材股、问题股反而会放大风险。2024年ST板块平均跌幅达47%,远超大盘13%的调整幅度。 -
忽略资金机会成本
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5%计算,48万元资金若投资固收产品,16年复利可达81万元,而同期中国石油持仓价值仅剩6万元,机会成本损失率达86%。
该观点本质是将“交易性亏损”与“永久性亏损”混为一谈,忽视了现代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和风险结构变化。理性投资应建立在标的筛选、动态止盈止损和资产配置框架之上,而非被动等待市场“施舍性回调”。
DeepSeek的分析有理有据,对于胡锡进的炒股理论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盲目信任胡锡进冲进股市的新韭菜来说,需要万分注意投资的风险。
我们看炒股时机,都是看A股大盘点数,认为大盘数值低的时候是入场抄底的好时机,这理论上是没错的,但实际操作中却问题多多,因为你入场炒的是个股,而大盘数值反映的是全部股票,你的个股未必是低数,而处在低数的大盘点数你炒不了。
美股有纳指、道指和标普指数,这些都是可以直接炒的,你可以看不懂个股,但只要认为指数处于较低区间,未来有上涨空间,那么你就可以入场,而且个股可以灰飞烟没,这些股指却接近于永远存在,这样的指数才符合“只要不卖别人就割不了”的条件。
A股不一样,只能炒个股,虽然国内也有ETF基金比较接近于国外炒股指,但运行并不稳定,有清盘退市的,这样的ETF又怎么给你投资的信心呢?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