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人公是 58 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国,教了 33 年小学数学,2022 年退休后总觉得生活 “少点滋味”。一次和老同事聊天,听说有人靠写教育类文章赚流量分成,他想着自己有几十年教学经验,或许能试试,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补贴点家用。从一开始 “跟着别人写” 没效果,到后来找到 “退休教师视角” 的差异化路径,他现在每月能有 1200-1800 元的稳定收益,还成了不少家长眼里的 “接地气老教师”。
一、起步困境:跟风写 “教育理论”,内容没特色
2022 年 9 月,李建国在女儿的帮助下注册了百家号,因为听说百家号的搜索流量对 “教育知识” 更友好。刚开始,他不知道写什么,就翻平台上热门的教育类文章,看到别人写 “小学数学 10 个解题技巧”“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他就跟着模仿。
他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小学数学解题技巧:5 种方法轻松应对应用题》,里面列的都是课本上常见的 “画图法、代入法”,内容干巴巴的,还引用了不少教育期刊上的理论表述,比如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应主动参与解题过程”。发布后,阅读量只有 300 多,收益还不到 1 块钱。
之后一个多月,他又写了 20 多篇类似的内容,比如《家长辅导作业的 3 个注意事项》《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大多是 “理论 + 通用建议”,没什么自己的东西。有篇写 “孩子计算总出错怎么办”,他照搬了网上的 “错题本使用方法”,结果因为 “内容重复度高”,被平台判定为 “非原创内容”,限制了推荐。
两个月下来,他总共赚了 132 元,平均每篇不到 7 块钱。他有点灰心,跟女儿说:“可能我太老了,跟不上现在的节奏,写的东西没人看。” 女儿却提醒他:“爸,你有 30 多年教学经验,见过那么多学生和家长,为什么不写点你自己经历的事儿?比如你以前怎么帮学生改错题的,比网上那些空泛的技巧有用多了。”
二、找到特色:以 “退休教师经历” 为切入点,内容有了 “烟火气”
女儿的话点醒了李建国。他开始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前班里有个学生总把 “加号” 和 “减号” 搞混,他没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用家里的筷子摆 “加号”“减号”,帮孩子理解;还有家长总抱怨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他会建议家长 “把作业拆成小任务,比如‘先做 10 道计算题,做完可以休息 5 分钟’”,这些都是他实际用过的方法,比网上的理论更具体。
他决定换个思路,不再写 “通用技巧”,而是以 “退休老教师” 的视角,写 “自己的教学故事 + 实用方法”。调整后第一篇内容,他写的是《教了 33 年数学,我发现:孩子计算总出错,不是粗心,是没掌握这 2 个小方法》。开头他用自己的经历引入:“前几天遇到以前的学生家长,说孩子数学考试总在计算上丢分,以为是粗心,其实我教了这么多年,发现很多孩子算错,是没养成‘检查习惯’—— 我以前班里的学生,用这两个方法,计算正确率能提高 80%。”
中间部分,他详细讲了两个自己独创的方法:一个是 “草稿纸分区法”,让孩子把草稿纸折成 4 格,每道题的草稿写在一格内,方便检查;另一个是 “反向验算口诀”,比如算完加法用减法验算,算完乘法用除法验算,还编了句简单的口诀 “加用减查,乘用除找”。最后,他还加了一段:“这些方法不是我凭空想的,以前班里有个小男孩,用‘草稿纸分区法’,一个月内计算错题就从每天 10 道降到 2 道,家长还专门来学校谢我。”
这篇内容发布后,当天阅读量就突破了 1.2 万,阅读时长平均 4 分 10 秒,评论区里很多家长说 “老教师的方法就是实用,不像别的文章光说大道理”“明天就教孩子用草稿纸分区法”。第二天收益出来,这一篇就赚了 56 元,是他之前单篇最高收益的 8 倍多。
之后,他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写,比如《退休教师实话实说:家长别逼孩子背乘法口诀,用 “儿歌法”,孩子记得快还不反感》(分享自己以前编的乘法口诀儿歌)、《孩子怕学数学?我以前总带学生 “玩数学游戏”,比如用扑克牌算 24 点,有趣还练思维》。每篇都有自己的教学故事,方法具体可操作,很快就积累了一批 “家长粉丝”,阅读量稳定在 5000-1.5 万,单篇收益大多在 30-60 元。
三、应对同质化:加 “细节 + 互动”,让内容更有 “人情味”
随着账号慢慢有了起色,李建国发现平台上写 “小学数学教育” 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内容都在讲 “解题技巧”“辅导方法”,他的内容开始出现 “同质化” 的苗头 —— 有一次他写《如何帮孩子克服数学畏难情绪》,阅读量比之前少了一半,只有 4000 多。
他仔细分析原因,发现自己最近的内容又有点 “偏向理论”,少了之前的 “细节和互动”。于是,他做了两个调整:一是在内容里加更多 “教学细节”,比如写 “辅导孩子写作业”,不仅说 “别催孩子”,还具体说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别在旁边玩手机,可以拿本书看,营造安静的氛围 —— 我以前有个学生,家里总开着电视,孩子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后来家长改了这个习惯,孩子写作业速度快了一倍”;二是加强 “互动感”,在结尾加 “家长提问环节”,比如 “你们家孩子学数学时,有没有特别怕的题型?评论区说出来,我帮你们想办法”。
有次他在评论区看到一位家长说 “孩子三年级,总搞不懂‘时间计算’,比如‘1 小时 20 分等于多少分’,教了很多遍还是错”。他专门写了一篇《孩子搞不懂时间计算?我以前用 “钟表模型” 教,30 分钟就学会》,详细讲了自己以前怎么用硬纸板做简易钟表模型,帮学生理解 “时和分的关系”,还在结尾问:“你们有没有教孩子时间计算的小技巧?评论区分享下,大家互相学习。” 这篇内容阅读量达到 1.8 万,收到了 89 条评论,很多家长在评论区交流经验,平台也因为 “互动率高”,给了更多流量推荐。
到 2023 年年底,李建国的百家号粉丝量达到了 1800 多,每月发布 15-20 篇内容,流量分成收益稳定在 1200-1800 元。他说:“我这个年纪,不求赚大钱,能把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分享出去,帮到家长和孩子,还能有点额外收入,就很满足了。” 现在,他还会在内容里分享 “退休生活里的教育小观察”,比如 “早上在公园看到家长教孩子认数字,其实可以结合身边的东西,比如台阶数、树叶数,比单纯教数字更有用”,这种 “接地气” 的内容,让他的账号越来越有特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