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摄影作品销售(视觉中国等图片库授权):真实案例二

  案例主人公是 62 岁的赵建国,退休前是一名乡村教师,退休后回到老家山东青州的农村生活。他年轻时就喜欢摆弄相机,退休后更是把 “拍家乡风景” 当成日常爱好,家里有一台用了 5 年的佳能 60D 相机。2022 年 10 月,他在儿子的建议下,尝试把拍摄的自然风光照片上传到图片库平台,没想到不仅能分享家乡美景,还能赚点 “零花钱”。从一开始单月收益不足 100 元,到后来每月稳定赚 1200-1800 元,他用镜头为家乡 “代言”,也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收入。

  一、起步:拍家乡自然风光,靠摄图网开启变现

  赵建国的老家在青州山区,四季风景各异:春天漫山桃花开,夏天溪流潺潺,秋天柿子挂满枝头,冬天白雪覆盖山林。这些在他眼里 “习以为常” 的景色,在城市用户看来却充满 “原生态美感”—— 这成了他摄影作品的核心优势。

  1. 低成本创作:利用自然场景,简化后期

  他没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只用佳能 60D 相机(搭配 18-135mm 套头)拍摄,拍摄时遵循 “自然光线 + 简洁构图” 的原则:

  光线选择:避开正午强光,多在 “清晨(6:00-8:00)” 和 “傍晚(17:00-19:00)” 拍摄,此时光线柔和,能呈现 “金色阳光洒在山林”“夕阳染红溪流” 的唯美效果;

  构图技巧:用 “三分法” 构图(打开相机网格线),将 “山峰、溪流、树木” 等主体放在画面 1/3 处,避免 “主体居中” 的呆板感;拍全景时加入 “前景元素”(如近处的野花、石头),让画面更有层次感;

  后期处理:用免费软件 “光影魔术手” 简化处理 —— 仅调整 “亮度(+5%)、对比度(+8%)、饱和度(+3%)”,保留风景的 “原生态质感”,避免过度修图导致画面失真。

  他拍摄的题材主要分三类:一是 “四季风光”(如春天的桃花林、秋天的柿子树);二是 “乡村细节”(如老房子的木门、墙角的青苔、村民的竹篮);三是 “田园生活”(如农民耕地、收割、晾晒粮食)—— 这类 “充满烟火气” 的乡村场景,在城市用户中很受欢迎。

  2. 首笔收益:从 “无人问津” 到 “月赚 86 元”

  2022 年 10 月,在儿子的帮助下,赵建国注册了摄图网账号,上传了第一批作品,共 12 张(4 张秋天风光、4 张乡村细节、4 张田园生活)。填写关键词时,儿子帮他参考了平台热门词,比如拍 “柿子树”,关键词填 “乡村、柿子树、秋天、丰收、自然风光、农村、原生态、果实、山林、田园”。

  上传后前 2 周,作品下载量只有 12 次,收益 10.8 元。赵建国有点泄气,觉得 “农村风景没人喜欢”。儿子却提醒他:“现在是秋天,很多自媒体需要‘秋天乡村’的配图,再等等看,说不定会有转机。”

  果然,11 月进入 “深秋主题” 需求高峰,他拍摄的 “柿子树”“丰收玉米” 等作品开始被频繁下载 —— 有自媒体用他的 “柿子树” 图片做 “秋天乡村旅游” 文章封面,有企业用 “玉米晾晒” 图片做 “农产品宣传海报”。11 月底,他的作品累计下载量 124 次,收益 86 元。

  拿到收益时,他特别开心:“没想到拍老家的树、玉米,也能赚钱!” 之后,他每月坚持拍摄 20-30 张作品,重点记录 “季节变化中的乡村”—— 比如 12 月拍 “雪景山林”,1 月拍 “村民贴春联”,2 月拍 “早春萌芽的树枝”,作品的 “时效性” 让下载量稳步提升。

  二、进阶:聚焦 “乡村四季” 垂直题材,提升收益

  2023 年 3 月,赵建国的摄图网账号累计上传作品 156 张,其中 “乡村四季” 类占比超 80%。儿子帮他分析数据时发现,这类作品的下载量占比达 92%,便建议他 “彻底聚焦乡村四季题材”,放弃其他无关内容,进一步提升账号垂直度。

  1. 垂直深耕:细化乡村场景,满足多元需求

  他把 “乡村四季” 拆成 “季节风光”“乡村习俗”“农产品”“乡村建筑” 4 个细分方向,针对性创作:

  季节风光:不仅拍 “大场景”(如漫山桃花),还拍 “小细节”(如花瓣上的露珠、枝头的花苞),满足 “不同尺寸的配图需求”(大场景适合海报,小细节适合文章插图);

  乡村习俗:记录 “乡村传统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元宵节挂灯笼、端午节包粽子,拍摄时避开人物正面(无需肖像权授权),聚焦 “手部动作” 和 “场景氛围”;

  农产品:拍 “原生态农产品”,如刚采摘的草莓、挂在屋檐下的干辣椒、晒在院子里的花生,突出 “无农药、纯天然” 的特点,契合 “健康饮食” 的需求。

  为了提升作品 “商业价值”,他还注意了两个细节:一是 “避免地域标识”—— 拍摄时不出现 “青州 XX 村” 等具体地名,让作品适用于 “全国乡村题材” 的需求;二是 “场景通用性”—— 拍 “农民耕地” 时,不拍现代化农机,只用牛拉犁、手推车等传统工具,让作品更有 “乡村代表性”。

  2. 收益提升:从 “86 元 / 月” 到 “680 元 / 月”

  聚焦垂直题材后,他的作品下载量显著提升:2023 年 3 月上传 25 张乡村四季作品,下载量 210 次,收益 178 元;4 月拍 “春天桃花”,下载量 350 次,收益 298 元;5 月拍 “乡村春耕”,下载量 420 次,收益 364 元;9 月因为 “中秋 + 国庆乡村旅游” 需求,他提前拍摄 “乡村中秋赏月”“田园丰收” 场景,当月下载量突破 500 次,收益 528 元。

  2023 年 7 月,他的摄图网账号被平台标记为 “乡村风光领域优质创作者”,作品在 “乡村、自然风光、田园” 等关键词搜索中排名靠前,单张作品月均下载量从之前的 3-5 次涨到 8-10 次。当月收益突破 680 元,相当于 “每月多领一份养老金”。

  期间,摄图网还邀请他参与 “乡村振兴主题素材征集” 活动,他提交的 10 张 “乡村四季” 作品全部入选,额外获得 500 元活动奖励。这让他更坚定了 “拍好家乡风景” 的决心。

  三、稳定:拓展 Unsplash,打开海外收益渠道

  2023 年 8 月,儿子发现海外平台 Unsplash 上 “乡村原生态风光” 类作品很受欢迎,便建议赵建国同步上传作品,尝试海外收益。

  1. 海外适配:调整内容与关键词,契合海外需求

  为了适应海外用户的审美和需求,他做了两个调整:

  内容调整:减少 “乡村习俗” 类作品(海外用户对国内习俗了解少),增加 “纯自然风光” 和 “乡村细节” 类作品(如 “青苔覆盖的石头”“溪流中的落叶”“老房子的木窗”)—— 这类 “无文化门槛” 的场景,更易被海外用户接受;

  关键词优化:用英文填写标题和关键词,儿子帮他参考了 Unsplash 热门乡村题材关键词,比如拍 “溪流”,关键词填 “rural stream, natural water, countryside, nature, peaceful, outdoor, landscape, forest”(乡村溪流、天然水源、乡村、自然、宁静、户外、风景、森林)。

  他每月上传 5-8 张作品到 Unsplash,虽然初期浏览量不高,但 “长尾效应” 明显 —— 一张 2023 年 8 月上传的 “秋天柿子树” 图片,10 月开始被海外用户频繁收藏,12 月浏览量突破 8 万,收藏量超 3000 次。

  2. 海外收益:从 “零” 到 “每月 500-800 元”

  2023 年 11 月,赵建国收到了 Unsplash 的 “月度奖金” 通知 —— 他的作品当月贡献值进入全球前 10%,获得 150 美元奖金(约合人民币 1080 元)。这是他第一次获得海外收益,激动地跟儿子说:“没想到老家的风景,外国人也喜欢!”

  之后,他的 Unsplash 收益逐渐稳定:2023 年 12 月获 120 美元(约合人民币 864 元),2024 年 1 月获 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648 元),2 月获 11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92 元)。这些收益虽然不定期,但平均每月能有 500-800 元,成为他的 “额外补充收入”。

  更意外的是,2024 年 3 月,一家海外旅游公司通过 Unsplash 联系他,想购买他拍摄的 “青州乡村风光” 图片的 “独家使用权”(用于制作中国乡村旅游宣传册),单次合作费用 5000 元 —— 这是他靠摄影赚的 “最大一笔收入”。

  截至 2024 年 4 月,赵建国的摄影作品销售月均收益稳定在 1200-1800 元(摄图网 700-1000 元,Unsplash 500-800 元)。他用这些收益买了新的相机镜头(佳能 50mm f/1.8),还资助了村里 2 名贫困学生的文具费用。

  他总结自己的经验:“退休了没事干,拍家乡风景本来是爱好,没想到还能赚钱。关键是找到‘自己熟悉的场景’—— 农村的山山水水,就是我最好的拍摄素材。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题材,我们老年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肯琢磨,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 现在,他还在村里组织了 “老年摄影小组”,教其他老人拍照片,一起分享摄影的乐趣 —— 他说:“能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美,比赚钱更开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请点赞支持!
点赞9 分享
大话西游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